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阶段性分析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
通过对中国各省市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的分析,结合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根据推广力度的不同,我们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被动式建筑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阶段。该阶段为技术探索阶段,以政策制定为研究对象,并设立试点示范项目来推行技术的实际应用,具体表现为:相关部门根据技术要求,组织人员制定技术标准,设立政府投资项目作试点示范等。天津、甘肃、湖北、青海、黑龙江、辽宁、宁夏、江苏、江西、重庆、广东、安徽、湖南和吉林14
个地区主要处于这个阶段,占发布政策地区总数的67%。例如湖北省发布的《2017
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意见》指出:“组织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试点,研究探索适宜湖北省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为大力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奠定技术基础。”这类政策仅仅提出目标,但不具备可操作性,后续需进一步政策明确具体做法。
第二个阶段是被动式建筑政策实施推广阶段。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不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相关的开发建设单位,均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政策层面开始大力推广技术的实际应用的同时催化本地化的产业链形成,其体现在政策上主要通过规划指标奖励、程序优化、专项资金、配套费减免、消费引导等方式引导开发建设单位使用新技术。北京、山东、河南、上海、乌鲁木齐、山西处在实施推广阶段,占发布政策地区总数的29%。2019
年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评价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超低能耗建筑的评价工作分为设计评价和施工评价。设计评价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施工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进行;采用专家评审方式评价,将大大规范河北省超低能耗建筑市场,可有效地控制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该文件明确了超低能耗建筑在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价方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实际工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个阶段是被动式建筑普及应用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探索和推广,技术得到社会的认可并达到普及的条件。政策层面主要表现为政策由引导变为要求,该阶段往往取消第二个阶段的各种奖励、引导措施,而将相关要求变为地方规定。目前只有河北部分地区进入应用阶段。占发布政策地区总数的4%。2020
年河北省保定市八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方案》指出:“2020年起,超低能耗建筑用地面积应不少于当年建设供地面积总量的20%。鼓励发展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在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中要明确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及比例,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全覆盖住宅小区、集中连片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对出让、划拨地块在100
亩(含)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20
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商品房项目(包括分期建设项目);明确必须建设一栋以上(不低于1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且超低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该文件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提升到了规划条件的高度,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由鼓励变为强制规定。
以河北省为例,2016-2020 年3 月,河北省共发布相关政策22
项(涉及石家庄、保定、承德、衡水、沧州),其中主要措施有流程支持、容积率支持、用地支持、项目补贴、用户供热补贴、上浮商品房备案价格、《商品房预售证》提前、公积金贷款优惠等类型。内容涵盖了从土地到优化流程到商品房销售到用户使用几个关键阶段,从政策上调动了开发建设单位以及消费者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当地的发展。此外,河北省还先后出台多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地方标准,涵盖住宅和公建的设计、施工、评价标准,标准制定有效地规范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实施和推广。
如下图所示,2019 年全国在建及建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超过700 万m²,其中河北省316.62
万m²,占比45.23%。可见,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将极大地推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发展。
![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阶段性分析 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政策阶段性分析]()
2019 年在建及建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全国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