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天津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的通知》(津住建科【2019】13号),其中根据我市建筑节能工程需要,增加了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调适、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钢筋桁架混凝土复合墙体保温系统等相关节能技术,增加了保温装饰板、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等相关节能产品,将获得绿色建材(设备)评价标识的产品列入推广使用目录。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住建科【2019】13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建筑节能
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按照《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和《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管理办法》(津建科〔2013〕449号)的有关规定,我委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经专家论证,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了社会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
2019年3月22日
《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中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筑整体气密性设计、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技术)列入了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天津市住建委 |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列入《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 天津市住建委 |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列入《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
《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WORD版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提取码:bpg3)
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
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
(2019版)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 言
按照《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和《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管理办法》(津建科[2013]449号)有关规定,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发展中心会同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经过广泛调研,在《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7本)》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以下简称:《目录》)。经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了公示。
本《目录》主要分为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限制使用技术和产品、禁止使用技术和产品三部分。根据我市建筑节能工程需要,增加了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调适、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钢筋桁架混凝土复合墙体保温系统等相关节能技术,增加了保温装饰板、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等相关节能产品,将获得绿色建材(设备)评价标识的产品列入推广使用目录。列入本《目录》的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163项,限制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30项,禁止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15项。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目录》的管理工作,委托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发展中心负责《目录》的日常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天津市绿色建筑发展促进中心科技推广科联系。
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简阳路91号 邮 编:300190
联系电话:022-24314301 电子邮箱:ljzxkjtg@163.com
编制单位: 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发展中心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郭继军 李红忠 伍小亭 李胜英 宋春生 马 彪 李旭东 郭 磊
尹宝泉 张兆明 王 砚 李小棣 汪磊磊 田 铖 刘小芳 宋 晨
评审专家:刘祖玲 刘瑞光 章 宁 邢金城 郭万江 王 胜 张鸿毓
目 录
1 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1
1.1 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1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24
2 限制使用的技术和产品............................................................................................... 38
2.1 限制使用的技术...................................................................................................... 38
2.2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39
3 禁止使用的技术和产品............................................................................................... 44
3.1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44
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2019版)
1 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1.1 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 通过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如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外遮阳等,降低建筑用能需求;辅以高效主动式节能技术,如新风热回收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化石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技术,具有全过程性能化指标控制的特点。 |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试行)(居住建筑)》 | 适用于各类以被动式超低能耗为目标的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05号)。 |
2 | 超低 能耗 建筑 技术 | 建筑整体气密性设计 | 建筑设计应设有包围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气密层,涉及采用简洁的造型和节点设计、选择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构成气密层,并应对易发生气密性问题的部位进行节点设计并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试行)(居住建筑)》 | 适用于以超低能耗为目标的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的通知,建科[2015]179号。 |
3 | 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技术 | 通过采用鼓风机或者其他方式,对整栋建筑或某一指定区域进行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的相关技术,可保证建筑的气密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降低冷风渗透。 | 《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试行)(居住建筑)》 | 适用于以超低能耗为目标的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的通知,建科[2015]179号。 |
4 | 建筑调适技术 | 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中通过对建筑设备系统的调试验证、性能测试验证、季节性工况验证和综合效果验收,使系统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和用户使用的需求的技术,可实现全过程质量管控,达到系统节能、健康、安全运行的目的。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JGJ/T 391 -2016 | 适用于各类新建建筑、既有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技术 |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 |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通过既定的节能目标,采用效益分享型等方式,推动各方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 |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 – 2010;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果评价标准》 GB/T 51285-2018 | 适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通知(建办科[2016]6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深化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科函[2017]409号);市建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天津银监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建科〔2017〕41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的通知(建办科函[2017]510号);市建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津建发〔2018〕3号) |
6 |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 通过对建筑进行文件审查和调研测试,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进行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调适和改造建议。 |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2589-2008 | 适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7 | 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 | 运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建筑的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对建设项目中不同阶段的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协同工作平台的技术。 |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 2016;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 《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导则》 | 适用于复杂体型及管线等较为复杂的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促进 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函〔2017〕114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8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建筑 性能 模拟 技术 | 建筑能耗模拟技术 |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建筑环境与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该技术可用于建筑冷/热负荷的优化、空调设备的选型优化、建筑能耗管理和控制模式的设计与制订,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并挖掘节能潜力。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29-205- 2015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 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 -2013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 | 各类建筑的能耗分析。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天津市绿色建筑管理规定》(津政令第2号)。 |
9 | 建筑风环境模拟技术 |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建筑场地风环境、建筑自然通风、建筑风系统风场分布等进行模拟分析,辅助建筑布局、改善建筑周边风环境,优化建筑自然通风,降低通风能耗的技术。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29-205-2015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 | 各类建筑的风环境模拟分析。 |
10 | 建筑光环境模拟技术 |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建筑自然采光、太阳辐射照度分布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建筑自然采光的利用率,改善室内光环境,为太阳能利用提供依据的技术。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29-205-2015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 | 各类建筑的自然采光分析。 |
11 | 建筑声环境模 拟技术 |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依据相应的噪声源和建筑的围护结构等特性,对建筑室内、外噪声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的技术。可以准确模拟不同地形、道路、铁路等场景下的噪声分布情况,并计算各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为噪声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29-205-2015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 | 各类建筑的声环境模拟分析。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2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外墙外保温技术 | 岩棉外 墙外保温系统 | 由岩棉板(或条)保温层、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托架等)、抹面层、饰面层构成。系统为岩棉板(或条)双层玻纤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系统吸水量 ≤500 g/m2, 岩棉板密度≥140kg/m3,导热系数≤0.040W/(m•K);岩棉条密度≥100kg/m3,导热系数≤0.048W/(m•K);酸度系数≥1.8;燃烧性能不低于A级。胶粘剂、抹面胶浆与TR10(TR15)岩棉板拉伸粘结强度≥10(15)kPa,与TR80岩棉条拉伸粘结强度≥80kPa,并且应为岩棉板(或条)破坏,胶粘剂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抹面胶浆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3.0%。玻纤网布单位面积质量≥160g/m2,拉伸断裂强力≥12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75%。可选用单组份界面剂或双组份界面剂,单组份界面剂不挥发物含量≥23%,最低成膜温度≤0℃。 | 《天津市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17-2013 《天津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T 29-88-2014 《建筑用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133-2016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483-2015 |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3 | EPS板(或G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由EPS板(或GEPS板)、胶粘剂、抹面层、玻璃纤维网布及饰面材料等组成,系统还包括必要时采用的锚栓、护角、托架等配件以及防火构造措施。保温系统吸水量≤500 g/m2,EPS板(或GEPS板)密度(18~22)kg/m3,EPS板(或GEPS板)导热系数≤0.039(0.033)W/(m•K),EPS板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氧指数≥30%,GEPS板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氧指数≥32%。胶粘剂、抹面胶浆与EPS板(或GEPS板)拉伸粘结强度≥0.10MPa,并且应为EPS板(或GEPS板)破坏,胶粘剂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抹面胶浆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3.0%。玻纤网布单位面积质量≥160g/m2,拉伸断裂强力≥12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75%。 |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27-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 | 住建部《关于发布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第1338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4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外墙外保温技术 |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由硬泡聚氨酯复合板、胶粘剂、抹面层、玻璃纤维网布及饰面材料等组成,系统还包括必要时采用的锚栓、护角、托架等配件以及防火构造措施。保温系统吸水量≤500 g/m2,硬泡聚氨酯复合板(芯材)密度(40~50)kg/m3,导热系数≤0.024W/(m•K),垂直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0.15MPa,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氧指数≥30%。胶粘剂、抹面胶浆与硬泡聚氨酯复合板拉伸粘结强度≥0.15MPa,并且应为聚氨酯芯材破坏,胶粘剂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抹面胶浆中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3.0%。玻纤网布单位面积质量≥160g/m2,拉伸断裂强力≥12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75%。 |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27-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5 | EPS钢 丝网架 板现浇 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以现浇混凝土外墙作为基层,EPS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涂装饰面为饰面层,系统还包括所采用的防火构造措施。钢丝网架板中的EPS板外侧开有凹凸槽。施工时将钢丝网架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并在EPS板上采用锚栓作为辅助固定件。浇灌混凝土后,钢丝网架板腹丝和辅助固定件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体。EPS板密度≥20kg/m3,039级EPS导热系数≤0.039W/(m•K),033级EPS导热系数≤0.033W/(m•K),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039级EPS氧指数≥30%,033级EPS氧指数≥32%,垂直板面抗拉强度≥0.10MPa。界面砂浆与EPS板拉伸粘结强度≥0.10MPa,并且应为EPS板内破坏,玻纤网布耐碱拉伸断裂强力≥12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80%,单位面积质量≥160g/m2。 | 《建筑用混凝土复合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材料》JG/T 228-2015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27-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墙 | 住建部《关于发布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第1338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6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外墙外保温技术 |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由粘结层和保温装饰板构成,并辅以专用锚固件固定于基层墙体外表面,起保温、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系统由保温装饰板、胶粘剂、锚固件、嵌缝材料和硅酮建筑密封胶等组成,系统还包括必要时采用的护角、托架等配件以及防火构造措施。保温装饰板性能符合《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2013和《天津市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B/T 29-240-2016的要求,胶粘剂与Ⅰ型保温装饰板拉伸粘结强度≥0.10MPa,与Ⅱ型保温装饰板拉伸粘结强度≥0.15MPa,胶粘剂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锚固件拉拔力标准值≥0.60kN,悬挂力≥0.10kN。 | 《天津市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DB/T 29-240-2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Ⅰ型保温装饰板系统建筑高度应≤100m,Ⅱ型保温装饰板系统建筑高度应≤27m,聚合物砂浆保温装饰板系统建筑高度应≤24m。)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7 | 墙体保温技术 |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系统 | 以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形成单一材料保温系统。材料干密度≤500kg/m3,抗压强度≥3.5 MPa,导热系数≤0.13W/(m•K),其他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 11968-2006和《天津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规程》DB/T 29-128-2015的要求,使用专用胶粘剂干法施工。 |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2008; 《天津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规程》DB/T29-128-2015 | 框架结构非承重外墙。 | 天津市建委关于调整《天津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规程》(DB/T29-128-2015)中抗冻性指标的通知(津建科〔2015〕444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8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墙体保温技术 | 脲醛发泡保温夹心复合墙体保温系统 | 内、外叶墙之间预留连续空腔并由防锈的钢丝网片或拉结件相互连接,空腔内施工现场灌注脲醛发泡保温材料形成复合墙体。脲醛发泡材料干密度(10~15)kg/m3,湿密度(45~60)kg/m3,干湿状态尺寸变化率≤4%,热稳定性≤4%,冷稳定性≤2%,导热系数≤0.034W/(m•K),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固化时间≤60s,压缩回弹率≥55%,其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2012; 《脲醛发泡保温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DB/T29-135-2018;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外墙。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9 | 钢筋桁架混凝土复合墙体保温系统 | 复合墙体由钢筋桁架、焊接网、保温芯材和内、外侧混凝土层构成,单片钢丝焊接网、三角桁架和竖向钢丝通过焊接组成空间网架,钢丝的直径、间距及保温材料厚度可根据设计确定,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为B1 级,内外侧现浇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层,外侧混凝土厚度≥50mm。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混凝土结构外墙。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20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地下室顶板保温技术 | 矿物棉 喷涂保温技术 | 将矿物棉与粘结剂、固化剂通过喷枪喷涂于建筑基层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温层。导热系数≤0.042W/(m•K);表观密度(120±12)kg/m3,燃烧性能不低于A级,粘结强度不小于能承受其10倍自重的强度。 | 《天津市矿物棉喷涂保温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34-2015 | 有防火要求的地下车库内、地下室顶棚的保温以及大空间建筑屋顶内保温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21 | 其他部位保温技术 | XPS板屋面、地下室外墙保温技术 | 采用XPS板用于屋面、地下室外墙保温工程,具有优良的保温效果,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重量轻、有利于防水工程质量等特点。该保温材料压缩强度≥200kPa,吸水率≤1.5%,导热系数≤0.032W/(m•K),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氧指数≥30%。 |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版) | 建筑物屋面、楼板、地下室外墙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市建委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防火技术要求的通知(津建科〔2015〕522号) |
22 | 种植屋面技术 | 种植屋面技术是在建筑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上铺以种植土或设置容器种植植物。种植屋面可起到保温隔热、节能减排、节约淡水资源,对建筑结构及防水构造起到保护作用,滞尘效果明显,同时也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5-2013; 《天津市建筑绿化应用技术规程》DB 29-220-2013 | 建筑屋面及地下建筑顶板绿化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建设交通委拟定的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4〕57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23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建筑遮阳节能技术 | 外遮阳 技 术 | 通过在建筑外窗、幕墙外设置遮阳装置,实现阻隔太阳辐射,合理控制太阳光线,减少建筑空调能耗、人工照明用电和改善室内光环境的功能。包括建筑外遮阳百叶、多功能铝合金卷帘遮阳、防风精编针织物遮阳、内置遮阳中空玻璃技术等。 | 《建筑遮阳通用要求》 JG/T 274-2018;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JGJ 237-2011; 《建筑遮阳用织物通用技术要求》JG/T 424-2013; 《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 JGT 251-2017 | 南向、东西向需要遮阳的各类建筑。 | 住建部《建筑遮阳推广技术目录》(建科〔2011〕112号)。 |
24 | 门窗保温技术 | 外窗窗台 披水板 技术 | 在外窗台配置金属或其它材质的窗台披水板,可有效防止雨水渗漏,保护外墙外保温系统,减少保温层与墙体间由于渗漏造成的脱落。 |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 DB 29-164-2013 | 民用建筑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25 | 节材与材料节约利用技术 |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技术 | 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砌块、墙板、地砖等应用技术。 |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5;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40-2011 | 民用建筑 | 工信部 住建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住建部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市〔2017〕98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26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装配式建筑技术 | 装配式 钢结构 建筑技术 |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的规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4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JGJ/T 398-2017 |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
27 | 装配式 混凝土 建筑技术 |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4等现行标准的规定,建筑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的规定。夹芯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A级要求,夹心外墙板中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40W/(m•K),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要求。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DB/T 29-243-2016;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 DB/T 29-245-2017;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JGJ/T 398-2017 |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住建部关于发布《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第1338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28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装配式建筑技术 | 装配式 木结构 建筑技术 |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木结构承重构件组成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木结构用木材及预制木结构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和《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17的规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4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3-2016;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JGJ/T 398-2017 |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
29 | 钢筋套筒灌浆 连接技术 |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通常为灌浆与直螺纹复合连接,钢筋一端加工成外直螺纹与套筒内直螺纹连接,另一端插入套筒空腔,注入接头专用灌浆料连接,适用于竖向构件如剪力墙、框架柱竖向主筋的连接。该连接技术可在工厂预制构件时将钢筋与套筒拧紧,再随钢筋一起绑扎固定,减小灌浆套筒定位偏差,增加密封性能,同时方便现场施工,有利于保证接头质量。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6;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398-2012;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 408-20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0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 |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 | 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作为生活热水热源的技术,可减少生活热水系统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较高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2018;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 18713-2002; 《天津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50-2018 | 适用于有热水需求的各类民用和工业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31 | 太阳能与其他能源复合热水系统技术 | 太阳能与其他能源,如空气源、空调冷凝热等复合提供生活热水技术,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活热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生活热水系统化石能源消耗。 |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2018; 《家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 23889- 2009; 《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 GB/T 26973-2011; 《天津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50-2018 | 适用于有热水需求的各类民用和工业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0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2619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2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 |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 中温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 通过采用低倍聚光和跟踪太阳辐射的中温太阳能集热装置,收集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用于建筑供冷、供暖、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具有易于与建筑用能需求匹配,全年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较高,通常需要配备辅助热源的特点。 |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 50364 -2018;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 18713- 2002;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5-2009;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87-2012 | 适用于有一定集热器安装面积,具有供冷、供暖及生活热水需求的各类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太阳能“十三五”规划,国能新能〔2016〕354号。 |
33 |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 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在建筑上生产电能的技术,具有不额外占用地面空间,就地发电就地使用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19939- 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JGJ 203-2010;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 JGJ/T 264-2012 | 具有可用于安装光伏组件面积的各类建筑及场所。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4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 | 地能利用技术 | 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 以土壤作为低温热源/冷源,利用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暖和供冷,具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现场无污染等特点。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2005(2009);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178-2017;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01-2016 | 地质条件适宜于埋设地埋管换热器,且应具有一定的地下埋管空间的各类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节能部分)。 |
35 | 地热尾水梯级利用水源热泵技术 | 以地热尾水作为低温热源,利用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或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供暖或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具有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的特点。 |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2013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8-2010 | 邻近有地热尾水资源、有冷热需求的公共建筑或有供暖需求的居住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发改能源〔2017〕158号,《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能源〔2016〕2619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6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 | 工业余热利用技术 | 工业余废热热泵供热技术 | 以工业冷却循环水、电厂冷却循环水、高炉冲渣水等作为低温热源,利用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或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 |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2013 | 邻近有工业余废热资源、具有稳定供暖及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05号)。 |
37 | 数据机房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 数据机房热回收技术 | 通过采用热交换技术,将数据机房的余热用于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措施。 | 《设备用空调机执行标准 》 GB4706.1 、 GB4706.32 | 数据中心、机房通讯基站和通讯铁塔 |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津发改规划〔2016〕1173号)。 |
38 | 污水源热泵技术 | 城市二级水(污水)水源热泵技术 | 以城市二级水作为低温热源/热汇,利用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或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供暖、供冷或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 | 《水(地)源热泵机组》 GB/T 19409-201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 2002; 《天津市污水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06 -2017 | 邻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冷、热需求民用建筑。有合适的再生水水源,水源的水量、水温满足系统要求。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9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 | 空气源热泵技术 | 空气源热泵冷、暖、热水三联供技术 | 以空气为低温热源/热汇,通过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进行供暖、供冷及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可满足用户供暖、供冷及提供生活热水的不同需求。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2012; 《空气源三联供机组》JG/T 401-2013 | 适合住宅等具有分户功能,没有中央空调和集中供热的各类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节能部分)。 |
40 | 高性能空气源热泵供热水技术 | 以空气为低温热源,通过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提供生活热水,且能效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空气源热泵。 | 《空气源单元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GB/T 29031 -2012; 《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2013 | 有热水需求的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41 | 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 | 以空气为低温热源,通过电驱动机械压缩式热泵,进行供暖的技术,干球温度为-12℃的工况,能效不低于2.2。 |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JB/T 12841-2016 | 有供暖需求的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42 | 供暖 、通风与供冷节能技术 | 高效供暖及空调技术 | 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 | 采用两套独立的系统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使温湿度解耦,利于实现“高温供冷、低温供热”,提高显热处理的能效,具有舒适、节能、减少污染、控制灵活的特点。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 对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要求较高、显热负荷高,需控制室内污染传播的建筑,如医院。 |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 节能部分)。 |
43 | 低温供热高温供冷技术 | 利用辐射型末端等技术,降低对热源的品位要求,利于实现利用余热与可再生能源,同时提高机组的能效,显著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特点。 | 《辐射供暖制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11524-2013 | 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44 | 供暖 、通风与供冷节能技术 | 高效供暖及空调技术 | 蒸发冷却空气调节系统 | 利用室外空气中的干湿球温度差所具有的“天然冷却能力”,通过水与空气之间的热湿交换,对被处理的空气或水进行降温处理,以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 |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 | 1.显热负荷大,但散湿量较少或无散湿量,且全年需要以降温为主的高温车间; 2.要求湿度较高或湿度无严格限制的生产车间。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45 | 空调系统新风热回收技术 | 在空调系统中采用板式热回收机等空气热回收装置,使进风和排风之间产生显热或全热交换,回收冷(热)量;新风热回收装置的运用使得新风处理的能耗减少并降低了运行费用。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 室内通风系统。 |
46 | 新风需求控制 | 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与设定值进行判断,当检测值高于设定值时,启动新风进行通风换气,降低CO2浓度的技术。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 人员密度向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 |
47 | 变风量空调技术 | 同一空调系统中,在各空调区域内设置变风量末端送风装置或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可以根据区域需求,调节所需风量,满足不同温度控制需要,在同等热舒适与空气品质条件下,节约能源。 |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 50365-2005 | 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民用建筑。 |
48 | 冷却塔供冷技术 | 冷却塔作为冷源替代或部分替代制冷设备供冷的节能技术,具有减少冷机开启时间,降低供冷系统能耗的特点。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机械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规范》GB/T 50392-2016 | 过渡季及冬季有供冷需求的建筑。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49 | 供暖 、通风与供冷节能技术 | 高效供暖及空调技术 |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站 |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合理的集成多种节能技术,综合利用太阳能、深层地热、浅层地能、余废热等,为建筑供电、供冷/热及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具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证低负荷需求情况下,系统仍能保持较高效率,易于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特点。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 周边具有较好可再生资源利用条件或余热废热资源等的园区、建筑群、居住小区等。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节能部分)。 |
50 | 蓄能技术 | 利用蓄能装置,优化供暖及空调系统匹配的技术,一方面可实现电力需求侧控制,通过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提高电网年负荷率与发电效率,实现电力设施投资与能源的双节约;另一方面,可降低供暖空调冷热源设施容量、提高能效与供应可靠性、降低运行费用。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JG/T 299-2010; 《蓄能空调工程技术标准》JGJ158-2018 | 空调冷、热负荷峰值的发生时刻与电力峰值的发生时刻接近、电网低谷时段的冷、热负荷较小的建筑。 |
51 | 冷凝式燃气锅炉烟气热回收利用技术 | 利用锅炉内置或加装的换热装置,回收烟气中的潜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的技术。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空调冷凝热回收设备》 JG/T 390-2012; 《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CJ/T 515-2018 | 采用燃气供热的各类建筑。 |
52 | 热泵式燃气锅炉烟气热回收技术 | 利用热泵技术,进一步提高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率、降低排烟温度,并减少乃至消除锅炉烟囱的“白烟”。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 采用燃气供热的各类建筑。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3 | 供暖、通风与供冷节能技术 | 输配管网节能技术 | 水系统变频控制技术 |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供暖、供冷系统的负荷需求变化,改变水泵转速,调节循环水量,实现冷热介质的“按需供给”,显著降低水泵电耗。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4;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 | 负荷需求变化较大的民用、工业建筑水系统。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54 | 水力平衡技术 | 在冷热输配管网及室内冷热水管网系统中安装水力平衡控制装置,调节控制流量、压差,满足用户所需冷、热量,通过改善管网的水力工况,避免热力失调,进而避免过量供热(冷),实现能源节约。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 | 集中供冷、热管网系统。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55 | 分布式水泵技术 | 通过在若干热力站(或热用户)处设置分布式循环水泵,将供热(冷)单元减小,改善系统的水力工况,按需供水,减少输配系统能耗的供热(冷)系统。 | 《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88-2014;《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T 50893-2013 | 建筑行业,建筑供热,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改造。 |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2016年本 节能部分)。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6 | 供暖 、通风与供冷节能技术 | 输配管网节能技术 | 水质综合管控技术 | 综合采用物理、化学、电化学方法,适时监测、调控水质,保证供热、空调水系统的水质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减缓系统腐蚀、结垢,降低输配能耗,提高换热效率、延长系统寿命。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 29044-2012 | 供热、空调水系统。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六批)。 |
57 |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技术 | 水泵上集成安装变频控制器,各变频控制器通过总线技术相互通讯、联动控制和协调工作,实现泵组运行参数的设定与调整,使泵组实现全变频控制,降低水泵能耗的技术。 |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 应用技术规程》 CECS393:2015 | 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用水二次供水工程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58 | 中央空调风道清洗成套技术 | 由中央空调风道集尘的搅动、清洗、收集和监控装置组成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可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可降低空调运行阻力,节约能源。 |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JGJ/T 391-2016 | 适用于采用中央空调风系统的项目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9 | 建筑 用能 智能 控制 节能 技术 | 智能化集成技术 | 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集中节能控制、能耗评价分析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技术。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15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公共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60 | 能耗监测(系统)技术 | 在建筑物内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实时采集和传输能耗数据,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建筑能耗,用于建筑物的节能管理。 | 《天津市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标准》 DB 29-216-2013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2000㎡以上。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质检量联〔2017〕211号 |
61 | 建筑设备监控技术 | 将建筑单体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等设备,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保证建筑物内相应的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20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13 | 适用于建筑面积20000㎡以上的公共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62 | 智能照明节能控制技术 | 使用智能照明节能控制技术,实现灯具节能自动控制开启、调光、场景预置等功能,加强照明节能管理,提高照明用电效率和照明质量,降低无功损耗。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15;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的各类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63 | 建筑 用能 智能 控制 节能 技术 | 节能电梯控制技术 | 轿厢采用节能拖动、驱动器休眠技术、无人自动关灯技术,减少能耗;多台电梯集中排列时,采用群控技术,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电梯,减少重复运行能耗;采用能量再生回馈技术等措施、高效的派梯系统或手机远程登记目的层站功能,降低电梯能耗。 | 《电梯技术条件》 GB/T 10058-2009;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2013 | 适用于有电梯的各类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64 |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节能控制技术 | 通过传感器检测,使有乘客通过时,扶梯全速运转;无乘客时,减速或停止运转状态,降低空转能耗。 | 《电梯技术条件》GB/T 10058-2009;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2011;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53-2014 | 适用于有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各类建筑。 |
65 | 绿色 照明 技术 | 高效照明装置技术 | 采用高光效光源,选择高效率照明器具替代传统低效的照明器具,选用的照明光源及配件的能效应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29-205-201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7896-2012;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415-2013;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各类民用建筑。 |
66 | 太阳能光伏照明(高效非逆变PV-LED)技术 |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采用低压直流全程控制,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系统-并网-储能-LED灯具组合,构建成一个太阳能发电、直流用电、蓄电的低压应用系统,所有的设备可根据建筑和系统进行个性化配置。 |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 | 地下车库、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照明 |
1.1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 名称 |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67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高效节 水灌溉 |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包括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可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15%~20%。其中微喷灌射程较近,一般在5米以内,喷水量为(200~400)升/小时。 |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29-204-201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555-2010 | 民用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建设交通委拟定的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4〕57号)。 |
68 | 景观水体生态处理技术 | 景观水体所设计的生态池底及驳岸,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其他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确保水质安全。 |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29-204-201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 | 绿色建筑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墙体 材料 | 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江河湖(渠)海淤泥、污泥、为建设用地平整土丘荒坡土等为原料生产的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GB/T 13544-2011 | 建筑承重部位 |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2016年本)》;《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6年本)》(中建材联科函〔2016〕1号)。 |
2 | 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江河湖(渠)海淤泥、污泥、为建设用地平整土丘荒坡土等为原料生产的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T 13545-2014 | 建筑非承重部位 |
3 |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GB/T 25779-2010 | 建筑承重部位 |
4 |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空心) |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 8239-2014 | 建筑非承重部位 |
5 |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T 15229-2011 | 建筑非承重部位 |
6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 11968-2006 | 建筑承重与非承重部位 |
7 | 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 | 《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 GB/T 29060-2012 | 建筑的保温墙体 |
8 |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 15762-2008 | 民用建筑 |
9 | 纸面石膏板 | 《纸面石膏板》GB/T 9775-2008 | 建筑非承重内隔墙和吊顶 |
10 | 石膏空心条板 | 《石膏空心条板》JC/T 829-2010 | 建筑非承重内隔墙 |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1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保温材料及配套材料 |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模塑石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 《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JC/T 2441-2018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2013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27-2014 |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2 |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483-2015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2018 《天津市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17-2013 |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13 | 建筑防火隔离带用岩棉制品 | 《建筑防火隔离带用岩棉制品》JC/T 2292-2014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2012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27-2014 | 屋面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
14 |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JC/T 647-2014 《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技术要求》JG/T 469-2015 | 屋面、地面、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
15 | 保温装饰板 |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2013; 《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 480-2015; 《天津市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DB/T 29-240-2016 |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16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保温材料及配套材料 |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 |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27-2014 |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17 | 矿物棉喷涂绝热层 | 《矿物棉喷涂绝热层》GB/T 26746-2011; 《天津市矿物棉喷涂保温应用技术规程》 DB/T 29-234-2015 |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室内楼板与建筑屋顶内保温。 |
18 |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 841-2007 | 外墙保温工程、隔墙板、网架板等。 |
19 | 外墙保温用锚栓 |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2012 | 外墙外保温系统 |
20 | 屋面金属扣板 |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 12754-2006 |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 |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 |
21 | 可拆装式隔断墙 | 《可拆装式隔断墙技术要求》 JG/T 487-2016 |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 |
22 | 屋面和外墙用防水隔汽膜 |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 GB/T 18173.1-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防水透汽膜、隔汽膜、热反射膜建筑构造—普瑞玛、英纬系列产品》13CJ47 |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侧 |
23 | 屋面和外墙用防水透气膜 |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 GB/T 18173.1-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防水透汽膜、隔汽膜、热反射膜建筑构造—普瑞玛、英纬系列产品》13CJ47 |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外侧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24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其他 | 散装水泥 |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 175-2007/XG1-2009 《<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GB 175-2007/XG2-2015 | 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建标〔2014〕117号);《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标〔2016〕15号);天津市政府第92号令;《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建《关于印发天津市禁止使用粘土砖、袋装水泥和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建科〔2013〕447号)。 |
25 | 预拌 混凝土 | 高性能混凝土 | 《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 385-2015 |
26 | 具有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的预拌混凝土 |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JGJ/T 328-2014 |
27 | 预拌砂浆 | 《预拌砂浆》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B/T 29-130-2015 |
28 | 静音排水管 | 《聚丙烯静音排水管材及管件》 CJ/T 273-2012 | 各类建筑排水工程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
29 |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 25261-2018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14 | 民用建筑屋面和外墙 |
30 | 透水砖 | 《砂基透水砖》JG/T 376-2012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 CJ/T 400-20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 城市道路辅道、小区路面、广场和园林等场地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
31 |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产品 |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第一版》 (建科[2015]162号) | 民用建筑 | 工信部 住建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2 | 建 筑 门 窗 及 配 件 | 塑料 型材 | 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2.5mm,非可视面型材实测壁厚≥2.2mm的窗用塑料型材产品 |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GB/T 8814-2017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 DB 29-164-2013 | 建筑节能门窗 | 《建筑用塑料窗》 GB/T 28887-2012; 《建筑用塑料门》 GB/T 28886-2012;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33 | 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2.8mm,非可视面型材实测壁厚≥2.5mm的门用塑料型材产品 |
34 | 铝合金型 材 | 采用聚酰胺隔热条(穿条式)铝合金型材,其隔热条主要成分为≥65%的聚酰胺66和25%的玻璃纤维结构组成的产品 |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JGJ 214-2010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T 5237.6-2017 |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GB/T 23615.1-2009;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第2部分:聚氨酯隔热胶材料》GB/T 23615.2-2012 |
35 | 采用聚氨酯隔热胶材料的(浇注式)铝合金型材,其隔热条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类混合物和多元醇树脂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制成的聚氨酯化合物。(其性能Ⅱ级以上) |
36 | 塑料窗 | 四腔以及四腔以上,三密封型材,并采用三玻两腔及以上中空玻璃结构,组装的高性能节能门窗产品 |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 DB 29-164-2013 |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37 | 铝合 金窗 | 采用穿条式隔热型材,其隔热条宽度≥24mm;或采用浇注式隔热型材,其隔热条宽度≥22mm,并采用三玻两腔及以上中空玻璃结构,组装的高性能节能门窗产品 |
38 | 玻璃纤维增强 塑料(玻璃钢)窗 | 框材宽度≥65mm的系列门窗产品,并采用三玻两腔及以上中空玻璃结构,组装的高性能节能门窗产品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窗》 JG/T 186-2006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39 | 建 筑 门 窗 及 配 件 | 实木窗和铝木复合窗 | 框材宽度≥70mm的系列门窗产品,采用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结构,组装高性能节能门窗产品 | 《木铝复合门窗》JC/T 2080-2011 《建筑用节能门窗 第1部分:铝木复合门窗》GB/T 29734.1-2013 | 建筑节能 门窗 |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40 | low-E 中空 玻璃 | 间隔条为9mm~12mm,并采用离线low-E镀膜的三玻两腔及以上结构组装的中空玻璃产品 |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 29-164-2013 | 建筑节能 门窗 |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41 | 真空 玻璃 | 两片或两片以上平板玻璃以支撑物隔开,其周边密封,在玻璃间形成真空层的玻璃制品 | 《真空玻璃》JC/T 1079-2008 | 工信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2012〕2号)。 |
42 | 超白浮法玻璃 | 采用浮法工艺生产的,成分中Fe2O3含量不大于0.015%,具有高可见光透射比的平板玻璃 | 《超白浮法玻璃》JC/T 2128-2012 | 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执行标准的文件。 |
43 | 门窗 配件 | 外窗窗台披水板 |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 29-164-2013 |
44 | 三元乙丙胶条 | 《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 24498-2009 |
45 | 多点锁闭结构的门窗五金件 | 《建筑门窗五金件 多点锁闭器》JG/T 215-2017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46 | 建 筑 遮 阳 材 料 及 部 件 | 建筑遮阳金属百叶窗 | 《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窗》JG/T 251-2017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2011 | 建筑门窗、幕墙外遮阳 | 住建部关于印发《建筑遮阳推广技术目录》的通知(建科〔2011〕112号)。 |
47 | 建筑遮阳织物卷帘 | 《建筑用遮阳软卷帘》JG/T 254-2015 |
48 | 电动张紧式天篷帘 | 《建筑用遮阳天蓬帘》JG/T 252-2015 | 建筑采光天窗外遮阳 |
49 | 旋转式/斜伸式曲臂遮阳篷 | 《建筑用曲臂遮阳篷》JG/T 253-2015 | 低层建筑外立面遮阳 |
50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JG/T 255-2009 | 建筑外门窗外遮阳 |
51 | 建筑外遮阳一体化门窗幕墙 | 《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T 274-2010; 《建筑一体化遮阳窗》JG/T 500-2016 | 建筑门窗、幕墙外遮阳 |
52 | 绿色 建筑 设备 | 绿色建筑设备标识产品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备评价技术导则》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的各类民用建筑。 | 工信部 住建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 |
53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 | 太阳能集热器 | 太阳能中温槽式集热器 |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87-2012;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5-2009 | 需要中高温热源,具有一定集热器安装面积,或集热器安装面积受限但对单位面积太阳能热产出有较高要求的各类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
|
|
|
|
|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4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 |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 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GB/T 19141-2011;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6969-2011 | 独立式住宅、低层联排式住宅、多层住宅、阳台/墙面适宜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中高层和高层住宅。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55 | 光伏照明装置 | 太阳能路灯、景观灯和庭院灯 | 《太阳能草坪灯》NB/T32002-2012; 《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 GB 24460-2009; 《太阳能光伏照明用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GB/T 26849-2011 | 市政、园林工程、大型公建、小区广场、工业园区等景观照明及部分道路的夜景照明。 |
56 | 风光互补照明装置 | 风光互补路灯 |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 7000.1-2007;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要求》 GB/T 24827-2009; | 市政、园林工程、大型公建、小区广场、工业园区等道路的夜景照明。 |
57 | 空气源热泵 | 低温空气源热泵 |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127.1-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JB/T 12841-2016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JB/T 13573-2018 | 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各类建筑。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58 | 可再 生能 源建 筑应 用的 产品 | 空气源热泵 | 空气源三联供机组 | 《空气源三联供机组》JG/T 401-2013 | 适合有冷热及生活热水系统的中小规模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2100号)。 |
59 |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JB/T 13573-2018 | 适合农村供暖、煤改电项目 |
60 | 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 | 《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9541-2013 | 适用于有生活热水需求的民用和工业建筑。 |
61 | 建筑通风产品及配件 | 通风机(器)设备 |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 |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 233-2008 | 安装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门窗、幕墙等)上、墙体与门窗之间。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62 | 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 | 《预冷式热回收型新风机组》 JB/T 12327-2015; 《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GB/T 27943-2011 | 安装新风系统的各类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63 | 建筑通风产品及配件 | 通风机(器)设备 | 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的通风机 |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及节能评价值》GB28381-2012 | 各类使用通风机的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64 | 变风量末端(VAV BOX) | 《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 JG/T 295-2010 | 变风量空调系统。 |
65 | 自成凸槽法兰高密封镀锌钢板风管 |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JG/J 141-2004 | 具有集中风道的民用建筑。 |
66 | 温控风口 | 《通风空调风口》JG/T 14-2010;《风口选用与安装》10K121 | 高大空间场所,宾馆大堂、体育馆等。 |
67 | 直流无刷风机盘管 | 《风机盘管机组》 GB/T 19232- 2003;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 JB/T 11524-2013; 《无槽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 通用技术条件》JB/T 10690-2007 | 采用风机盘管为末端的空调系统。 |
68 | 无动力风帽 | 《屋顶自然通风器选用与安装》06K105 | 适用于卫生间、单层工业厂房等的自然通风系统。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69 | 建筑供暖、通风、供冷设备及配件 | 供热设备 | 冷凝燃气锅炉 |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2-2010 | 锅炉进水温度≤50℃。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70 |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 |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2015 | 采用燃气供暖的小型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 |
71 | 燃气吸收式热泵 |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吸收式冷(热)水机》 GB/T 20107-2006;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GB/T 18362-2008 | 有地热尾水、工业余热、城市二级水等低品位热源且资源量不充裕的供热项目。 |
72 | 建供暖通风、制冷及热回收设备 |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 21087-2007 | 采暖制冷季,有机械排风和与之相应的新风系统的民用与工业建筑。 |
73 |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GB/T 27943-2011 | 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
74 |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 |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JB/T 11524-2013 | 适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系统。 |
75 | 2级能效等级及以上的冷水机组 |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77-2015 | 采用冷水机组的各类民用建筑。 |
76 | 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 |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 2008 | 需要供热/供冷的各类民用建筑。 |
77 | 冷凝式真空燃气热水机组 | 《户用和类似用途采暖空调热水机组》 JB/T 10916-2008 | 采用了燃气供热的各类民用建筑。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78 | 建筑供暖、通风、供冷设备及配件 | 建供暖通风、制冷及热回收设备 | 变频冷水(热泵)机组 |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1-2007;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2-2008 | 采用冷水机组,且建筑负荷特性需要冷水(热泵)机组进行变频的各类民用建筑。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79 | 溴化锂吸收式冷凝热回收机组 |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9540-2013;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8431- 2014, | 医院、宾馆等同时需要供冷和供热的大型公共建筑。 |
80 | 1级能效等级及以上的水泵 |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 《小型潜水电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2029-2015 | 采用水泵的各类民用建筑。 |
81 | 1级能效等级及以上的风机 | 《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8381-2012;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09 | 采用通风机的各类民用建筑。 |
82 | 管刷在线清洗系统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 适用于各种水冷式中央空调机组和工业生产的管壳式换热器的项目。 |
83 | 水处理设备 | 《供暖空调水处理设备选用与安装》13K704 | 水冷中央空调机组、工业各类型循环水冷设备(换热器)。 |
84 |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 |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 应用技术规程》CECS393:2015 | 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用水二次供水工程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85 | 建筑供暖、通风、供冷设备及配件 | 蓄能 技术 | 动态冰蓄冷设备 | 《蓄冷空调技术规程》JGJ 158-2008;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JG/T 299-2010 | 冰蓄冷空调系统。 |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 节能部分)。 |
86 | 相变蓄能设备 |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JG/T 299-2010 | 有峰谷电价,且有安装空间的各类民用建筑。 |
87 | 水蓄能设备 |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JG/T 299-2010 | 适用于峰谷电价差较大的中央空调系统及工艺用能系统。 |
88 | 电气 节能 产品 、 设备 及配 件 | 变频器 | 变频器 |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GB/T 12668 系列标准 | 需要进行变速调节的风机、水泵等。 | 《“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16〕 2705号。 |
89 | 配电变压器 | 节能型变压器 |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2009;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2013 | 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变电站。 |
90 | 滤波器 | 滤波器 | 《低压电力滤波装置》JB/T 10932-2010; 《低压有源滤波装置》JB/T 11067-2011; 《高压滤波装置设计及应用导则》GB/T 26868-2011; 《建筑电气用并联有源电力滤波装置》JG/T 417-2013; 《高压电力滤波装置》JB/T 10931-2010 | 适用于有谐波治理需求的民用和工业建筑。 |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评价标准》 DB/T 29-204-2015 |
91 | 节能 光源 | 细管直管型荧光灯 |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GB 16844-2008; 《双端荧光灯 性能要求》B/T 10682-2010 | 办公、商业、学校、图书馆、车间、地铁、超市、快餐厅、医院、住宅等大面积室内照明。 |
|
1.2 推广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序号 | 类别 | 产品名称 | 执行标准 | 适用范围 | 依据 |
92 | 节能 照明 产品 及配 件 | 节能 光源 | LED灯具 | 《建筑室内用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灯具》JG/T 467-2014; 《嵌入式LED灯具性能要求》GB/T 30413-2013 | 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场所,地下车库的行车道、停车位等无人长时间逗留的场所,大堂入口、展示中心、商店、办公室、餐厅等重点照明或局部照明;城市景观等室外装饰照明工程;隧道照明。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53号)。 |
93 | 陶瓷金属卤化物灯 | 《陶瓷金属卤化物灯 性能要求》GB/T 24458-2009 | 适用于高空间的共享大厅、豪华酒店大厅、高级会议大厅等特殊场合。 |
94 | 节能光源配件 | 荧光灯用高频电子镇流器 | 《灯的控制装置 第4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 19510.4-2009 | 直管荧光灯或者紧凑型荧光灯光源。 |
95 | 自然采光产品 | 导光管 | 《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 JGJ/T 374-2015 | 地下或无窗建筑室内,大跨度的地下空间、车库等采光不好及白天需要照明的场所。 |
2 限制使用的技术和产品
2.1 限制使用的技术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1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 | 水源热泵系统 | 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 | 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 经水资源管理部门论证,水文地质条件不适宜区域(地热尾水不在此列)。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2005(2009版) |
|
|
|
|
|
|
|
2.2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1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墙体 材料 |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强度等级低于 MU10) | 材料强度不满足《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中最低强度等级要求。 | 承重墙 |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 |
2 |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强度等级低于 MU15) | 承重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
3 | 蒸压普通砖、混凝土砖(强度等级低于 MU15) | 承重墙 |
4 | 蒸压普通砖、混凝土砖(强度等级低于 MU20) | 承重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
5 | 普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MU7.5) | 承重墙 |
6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A5.0) | 承重墙 |
7 |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MU3.5) | 材料强度不满足《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中最低强度等级要求。 | 自承重墙 |
8 |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MU5.0) | 自承重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
9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A2.5) | 自承重墙 |
10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A3.5) | 自承重外墙 |
11 |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石膏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MU3.5) | 自承重墙 |
12 |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石膏砌块(强度等级低于 MU5.0) | 自承重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
13 | 氯氧镁墙材制品 | 产品质量易受使用条件和环境影响。 | 建筑结构材料、承重材料、建筑外墙及潮湿环境。 |
2.2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14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墙体 材料 | 厚度≥90mm且<120mm的建筑轻质隔墙板 | 单独使用不满足抗震、隔声、保温性能要求。 | 单独用作分户隔墙使用。 |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157-2014 |
15 | 以页岩为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和砌筑材料 | 毁坏山体,生产耗能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中高层和高层建筑。 |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号),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
16 | 保温 材料 | 浆料类保温材料 | 单独使用难以达到天津市现行节能标准要求。 | 单独做为保温材料用于外墙外保温。 | 住建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 |
17 | 非耐碱型玻璃纤维网布 | 因耐碱腐蚀差,耐久性较差,且不能保证抹面胶浆和抗裂砂浆的抗裂性要求。 | 外墙外保温工程。 | 《天津市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T 29-227-2014 |
18 | 矿渣棉、玻璃棉及其制品 | 该产品不符合《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B29- 221-2013中的相关要求。 | 幕墙保温工程。 |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B 29-221-2013 |
19 | 砂浆 | 现场搅拌砂浆 | 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质量不稳定。 | 现场未设置配备降尘防尘装置砂浆搅拌机的工程。 |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八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
2.2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20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塑料 门窗 | 三腔及三腔以下结构型材产品 | 该产品结构不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和《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 29-164-2013的相关要求。 | 民用建筑外门窗。 |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 29-164-2013。 |
21 | 铝合金门 窗 | 隔热条宽度<24mm的穿条式铝合金型材或隔热条宽度<22mm的浇注式铝合金型材组装的门窗产品 |
22 | 供暖 系统 设备 及材 料 | 供暖 系统 设备 | 电锅炉及小型电热供暖装置 | 一次能源利用率过低。 | 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热源: 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与燃气来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3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自身电加热量需求的建筑; 4 夜间供热或空调系统不运行的建筑中需要维持值班温度的个别房间。 5 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53-2014; 《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29-22-2013。 |
2.2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23 | 供暖 系统 设备 及材 料 | 散热器 | 内腔粘砂灰铸铁散热器 | 内腔结砂影响计量器具的使用。 | 集中供暖系统。 | 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第218号公告)基础上,扩大了限用范围。 |
24 | 钢制闭式串片散热器 | 产品热工性能差。 | 民用建筑的供暖系统。 |
25 | 螺旋板式换热器 | 产品热工性能差。 | 城市供热系统。 | 《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第218号公告)。 |
26 | 照明 产品 | 光源 | 白炽灯 | 能耗高,光效低,温度高,安全性差,寿命短。 | 除以下特殊场所(仅可使用不大于60瓦的白炽灯)外,其它民用建筑的公共区域不得使用。 1)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 2)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 3)开关灯频繁的场所,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 4)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5)使用其他光源技术经济不合理时。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
2.2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限制使用的原因 | 限制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27 | 照明 产品 | 光源 | 卤钨灯 | 光效较低。 | 不应在旅馆客房的酒吧、床头、卫生间、以及宾馆走廊、餐厅、电梯厅、大堂、电梯轿箱、厕所等场所应用。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
28 | 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 | 光效较低、寿命较短,显色指数不高。 | 一般照明不应采用。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
29 | 荧光高压汞灯 | 光效较低、寿命较短,显色指数不高。 | 一般照明不应采用。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53-2014。 |
3 禁止使用的技术和产品
3.1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禁止使用的原因 | 禁止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1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墙 体 及屋面材 料 | 以粘土为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和砌筑材料 (抢险救灾工程;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等房屋修缮工程除外) | 毁坏耕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 |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号),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建委《关于印发天津市禁止使用粘土砖、袋装水泥和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建科〔2013〕447号)。 |
2 | 无砂大孔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 | 强度低,保温、隔热和隔声性能差,收缩大。 | 民用建筑。 | 天津市建委《关于提高陶粒混凝土非承重小型砌块质量的通知》(建科(1997)14号) |
3 | 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虫蛀处理的植物纤维墙体材料 | 石棉纤维致癌,添加未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材料耐久性差。 | 民用建筑。 |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 |
4 | 手工成型的GRC轻质隔墙板(不含异型) | 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 | 民用建筑。 |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2016年本)》;《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6年本)》(中建材联科函〔2016〕1号)。 |
5 | 使用非耐碱玻纤、非低碱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空心条板(GRC) | 玻纤受碱腐蚀、失去增强作用,影响耐久性。 | 民用建筑。 |
6 | 厚度<90mm建筑轻质隔墙条板 | 隔声和抗冲击性能差 | 隔墙。 |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157-2014 |
3.1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禁止使用的原因 | 禁止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7 | 建 筑 材 料 产 品 | 墙体及屋面材料 | 芯材为非不燃材料的金属夹芯复合板材 | 易燃、防火性能差。 | 民用建筑。 | 《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B 29-12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 |
8 | 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2.0%的胶粘剂 | 引起外保温开裂、脱落。 | 外墙外保温工程。 | 《天津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 DB/T29-88-2014 |
9 | 聚合物有效成分含量<3.0%的抹面胶浆 | 引起外保温开裂、脱落。 | 外墙外保温工程。 |
10 | 水泥和 混凝土 | 立窑水泥 | 产品生产耗能大,质量不稳定。 | 民用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依法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4号)。 |
11 | 袋装水泥 (特种水泥;抢险救灾工程;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等房屋修缮工程除外) | 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 |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号),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市建设交通委关于印发天津市禁止使用粘土砖、袋装水泥和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建科〔2013〕447号)。 |
12 | 现场搅拌混凝土 (特种水泥;抢险救灾工程;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等房屋修缮工程除外) | 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质量不稳定。 |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 |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号),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八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
3.1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
序号 | 类别 | 技术和产品名称 | 禁止使用的原因 | 禁止使用的范围 | 依据 |
13 | 建筑门窗、 幕墙及配件 | 铝合金型材PVC隔热条 | PVC隔热条不耐老化,强度低,易造成断裂和雨水渗漏,丧失密封功能。 | 民用建筑。 | 国家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 29-164-2013。 |
14 | 80系列以下塑料推拉窗和80系列以上滑轨高度≤25mm系列型材制做的塑料推拉窗 | 气密、水密、保温性能差;滑轨高度≤25mm水密性能达不到3级ΔP≥250Pa的要求。 | 民用建筑。 | 国家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 |
15 | 建筑供暖设备及部件 | 灰铸铁长翼型散热器 | 热工性能及耐腐蚀性差。 | 禁止用于房屋建筑供暖系统。 |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建设部公告第65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