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关于《黄浦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上海|关于《黄浦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2021年4月20日,黄浦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黄浦区生态环境局对外发布了关于《黄浦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包含规划背景、明确迈向建设美丽黄浦新征程的奋斗目标、规划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节能降耗”被多次提及。
“节能降耗”相关内容摘选如下: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完成市下达节能降碳控制目标,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保持全市最低水平;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进一步推广建设绿色供应链项目;持续加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完成董家渡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工作。
(一)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瞄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市级外滩滨江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服务型经济发展优势。一是积极构建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在“一带双核三区”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商贸服务和专业服务为优势的三大千亿级产业。加速发展以文旅服务、健康服务和科创服务为新动能的三大百亿级产业,积极布局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加快构建“3+3+X”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作用,拓展、延伸高端服务业产业链,加快形成高端服务业空间布局。持续提升高端服务业能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涉外经济三大经济形态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服务经济高端化和创新化特征显现。加快培育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推动城区更新和功能转型。深入实施“黄浦AI增能计划”,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平台。二是鼓励扶持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扶持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力度,推动城区全方位发展。从控制区域能耗快速增长、持续优化三产结构的角度,加强产业升级引导。三是深化发展低碳特色项目建设。加大对城市更新过程中低碳建筑的推广。加快推进明天广场、金光外滩等50多幢楼宇实施照明、空调、锅炉等节能减排改造项目100余项,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推进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公共建筑新增350根电动汽车公共(含专用)充电桩。完成1个市实事项目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建立一套区建筑能效对标体系,推进一批专项用能设备能效检测,实施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开展一批楼宇能效管理认证试点。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优化升级,深化国家级商业建筑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建筑能源管理体系,提升全能源品种计量楼宇数量和计量深度,逐步覆盖居住建筑。
3.大力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加强示范引领,加强科技、机制和模式创新,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低碳发展体系,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一是积极推广绿色产品消费。积极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滚动提升采购能效标准;结合实施产品品目清单管理,加大绿色产品相关标准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国有企业率先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鼓励其他企业自主开展绿色采购。积极发挥绿色消费引领作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二是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贯彻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分类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创建活动,
健全绿色生活创建的相关制度政策,推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开展“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开展“社区共享打印站”等绿色供应链衍生项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城区、生态社区、生态家园三级生态模式。三是营造宁静生活环境。继续加大建筑工地施工噪声管理与执法力度,强化社会生活噪声管控,倡导公民通过规约等方式参与噪声环境管理。进一步巩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
4.稳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积极推进本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落实,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达到全市领先水平。一是编制本区碳达峰行动计划。根据全市部署,编制《黄浦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任务,建立完善区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探索建立区碳达峰监控服务平台。继续做好第三批低碳社区与近零建筑等试点工作。开展一批楼宇能效管理认证试点,优化一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探索开展区能源(碳排放)地图建设。二是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统筹融合,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合力,做到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根据全市碳排放管理工作要求,配合落实相关的统计核算、目标考核工作。三是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工作。持续聚焦低碳商业商务区、低碳创意园区、低碳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加大外滩-滨江低碳发展实践区辐射效应,逐步扩大低碳试点范围;持续推进近零排放项目试点,强化零碳建筑、零碳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建筑楼宇节能降耗,推进国家级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区建设,推进充电桩示范小区、节水型机关建设,推进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在既有建筑上的应用。
阅读完整文件:黄浦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