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1、中国是世界碳排放的主要国家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是碳排放的主要国家,碳排放占比超过一半。中国碳排放总量占世界总量27%,总量高于美国,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水平低于美国,但与欧盟的水平相当。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左:2000年至2018年各国排放量,以及2013年至2018年较近期的增长率。(数据来源:Jackson et al
2019)右:1960至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碳排放量(数据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
自1990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排放量增加了5%,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排放量和来自国际航运和航空(燃料)的排放量自1990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
2、中国碳排放进入平稳期
美国人均碳排在过去十几年急剧下降,2019年下降5%;欧盟碳排也在持续下降,德国去年下降5%。中国2000年以后有一个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碳排放总量进入平稳期;单位GDP的碳排强度保持下降,今年上半年已经提前实现了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左:2000年至2018年各国人均排放量,以及2013年至2018年较近期的增长率(数据来源:Jackson et al
2019)
右:1970年至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单位GDP碳排放(数据来源:CDIAC; IEA 2018 GDP to 2016, IMF 2019
growth rates to 2018;Friedlingstein et al 2019)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1990年至2016年中国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http://cait.wri.org/)
1990-2000年中国碳排放量处于缓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速率为4%
2000-2013年中国碳排放量开始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8.6%
2013年以后中国碳排放量趋于稳定
3、能源和工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但城市是碳排放的最主要的终端用户
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其中工业、建筑和农业在近几年的碳排放占比有所下降,而能源始终占比较大。而这五个领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供城市使用,从碳排放的最终用户看,80%左右集中在城市,城市是国家碳排放总量最主要贡献者。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1990年至2016年中国碳排放构成(数据来源:http://cait.wri.org/)
能源碳排占比逐年上升,2016年达到48%左右-工业碳排占比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38%,随后几年开始下降-2010年后交通碳排占比稳定在7%左右-建筑和农业碳排占比逐年下降
4、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规院上海分院对上海都市圈内的城市碳达峰时间进行了分析,预测大部分城市将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而上海碳排放量很大,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难度较大,还在高碳发展路径上的宁波、舟山、南通也难以下结论。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中国碳排放现状:长三角都市圈大部分城市预计在2030年前碳达峰]()
都市圈各市碳排放峰值推演示意图(数据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长三角地区碳源碳汇的多尺度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各市统计年鉴)
上海受高碳锁定效应影响未来减碳压力较大,2025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需要很大的努力-2020-2025年期间,无锡、苏州、常州、湖州和嘉兴预计提前达到峰值-宁波、舟山、南通近年处于高碳排产业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尚未稳定;舟山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碳减排难度较大,但在2030年前必须达到峰值
来源:中规院西部分院 作者:李晓江
凝聚智慧能量,引领绿色建筑
北京中汇能宜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单位,是河北省、黑龙江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参编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HD低能耗建筑模拟计算软件,已为中国首批中德被动式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在水一方”“辰能溪树庭院”“河北建科院科研中心楼”等近30个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证书提供了建筑能耗及一次能源的计算数据。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施工队伍,已完成多个低能耗建筑项目的设计咨询、模拟计算、专项施工、被动房改造和精装,赢得广泛客户认可。
公司未来将继续专注被动房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探索被动房到产能房的技术创新,为构建节能、低碳环保的新型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被动房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被动房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