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康居认证中心张小玲主任介绍,早在2007年,当时的建设部科技司就向国内引进了被动房理念和技术事宜,与德国能源署洽谈合作。2009年,我国住建部与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签署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出席了签字仪式,项目名称就是“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方合作组是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德方工作组就是德国能源署。
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马伊硕博士说,该项目的初衷,是想在引进欧洲被动房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建造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探索我国不同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路线,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显著提高环境与舒适性,使建筑采暖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升级换代。
马伊硕博士介绍,全国第一个被动房项目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在水一方”小区,目前已经交付使用,住户评价良好,既节能降耗,又大幅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在水一方”小区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共分为A、B、C、D、E、F6个区,其中C区的9栋楼房就是中德被动式低能耗示范项目,均为18层左右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80344平方米。这9栋被动房示范楼于2012年3月开工,2013年9月竣工验收,随后陆续入住。
马博士向《环境与生活》解释说,该房地产项目的老总曾是大学老师,对房地产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都有很不错的认知,他坚信被动房的路线一定能成功。该示范项目交付使用4年多来,各项监测数据和用户体验完全符合被动房的各项标准。比如,在冬季严寒时,该示范项目尚未入住的房间内的温度就是15摄氏度,完全没有任何直接热源,昼夜温差不超过1摄氏度,这说明被动房的气密性和热惰性(建筑围护结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均达到技术要求。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项目陆续采用被动房技术和理念。山东省的潍坊、日照,河北省的秦皇岛、张家口,福建省的南安,青海省的海东等多地的住宅和公共建筑,都已有采用被动房模式。来源: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