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汇能宜居被动房设计师指出:智慧校园和智能校园不是一回事儿。如果把智慧校园理解为智能校园,那就太片面了。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呢?
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综合运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智能只是智慧的元素之一。
随着超低能耗建筑(被动房)在我国的深入推广,打造健康、舒适、节能、智能的宜居环境成为人们追求未来品质生活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被动式建筑技术被应用到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
被动式建筑技术措施
目前常见的被动式建筑技术措施指的是,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
通过被动式建筑技术应用,同时满足被动式建筑建造五指原则,这样的校园我们称之为被动式(超)低能耗校园或被动房校园。
符合被动式建筑要求的智慧校园,其部品部件的选材和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
智慧校园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优化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建筑楼距、建筑朝向、建筑立面和架空层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提高校园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这里,建议在智慧校园建设之初,先采用PHD被动式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进行能耗模拟计算,通过高效的外保温隔热系统设计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所需能耗,降低暖通空调负荷。再进行建筑部品部件的优化选材和精细化施工。
智慧校园还应配备环境监测系统。
尤其是在图书馆、礼堂等人员活动密集、流动性大的建筑室内应监控二氧化碳浓度,并与室内的新风系统联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监测的内容应包含温度、湿度、PM2.5、CO2浓度等信息,并能实时进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