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整体气密性是指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现阶段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发展已越来越成熟,通过外围护结构温差传热导致的能耗可以大幅降低,因此,建筑的气密性将会成为围护结构传热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建筑气密性对室内的热湿环境质量、空气品质以及隔声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技术指标。
中国在建筑整体气密性方面的关注度较低,节能设计标准中只对建筑的局部构件的气密性(门和窗)做了限制,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常忽略建筑整体气密性的情况。《标准》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指标等级和气候区域对建筑整体气密性做出要求。超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在严寒及寒冷区域的气密性限值为
0.6,公共建筑为 1.0,其余地区的居住建筑气密性要求均为 1.0,公共建筑无限制要求。
要满足建筑的气密性要求,房屋应具有包绕整个采暖体积的、连续完整的气密层。因此,为了使气密性能够达到规定要求,示范项目采用了以下主要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整体气密性:
1、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简洁的节点设计,尽量避免出现气密性难以处理节点
2、选用高性能门窗及玻璃幕墙
3、选择抹灰层、硬质的材料板(如密度板、石材)、气密性薄膜等构成气密层
4、通过一系列的精细化施工措施处理外围护结构的连接节点,如: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如紧实完整的混凝土、气密性薄膜、专用膨胀密封条、专用气密性处理涂料等材料)做节点气密性处理,包括门窗与外墙的连接;穿墙管道的密封处理;安装开关插座孔洞的密封等等。外门窗与结构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防水隔汽膜。
![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施工做法 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施工做法]()
图 2-25 给出了示范项目的建筑整体气密性的情况,通过采用高气密性门窗和整体气密性设计,有效的提升了建筑气密性,N50在 0.22~1.0
之间,均满足限值要求。其中河北卉原建材有限公司科研楼和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 15 号块地公屋二期 2B 期住宅项目的建筑整体气密性分别达到 0.22 和
0.3。《标准》虽然并未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做出要求,但是该气候区的三个示范项目建筑整体气密性分别为 0.6 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