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计算 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建筑节能计算 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以下内容摘自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A.2 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A.2.1 围护结构主断面的传热系数Kzd应按下式计算:
(A.2.1)
式中 an——内表面换热系数[W/(m2·K)],取an=8.7;
aw——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见表A.2.1
R——各材料层的热阻(m2·K/W);
d ——各材料层的厚度(m);
l ——各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参数[W/(m·K)],按附录C.3选取;
b ——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按附录C.3选取。
表A.2.1 外表面换热系数
表 面 特 征 | aw[W/(m2·K)] |
外墙、屋面与室外空气接触的表面 | 23 |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 17 |
外墙上有窗的不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闷顶 | 12 |
外墙上无窗的不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 6 |
A.2.2 外墙和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K值,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A.2.2)
式中
K——外墙和屋面计算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zd——外墙和屋面计算单元主断面的传热系数[W/(m2·K)];
yj——外墙和屋面计算单元上的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m·K)],按《民用建筑热工规范》GB 50176的规定计算;
lj ——外墙和屋面计算单元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计算长度(m);
A——外墙和屋面计算单元的面积(m2)。
A.2.3 外墙和屋面的热桥部分保温构造设计满足本标准第3.2.16条~第3.2.17条的规定时,平均传热系数K可按式(A.2.3)简化计算。
K=j·Kzd (A.2.3)
式中
K——外墙和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zd——外墙和屋面主断面传热系数;
j——外墙和屋面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外墙按表A.2.3-1取值,屋面按表A.2.3-2取值。
表A.2.3-1 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zd与平均传热系数K的关系
Kzd [W/(m2·K)] | 外 窗 形 式 |
普通窗 | 凸 窗 |
j | K [W/(m2·K)] | j | K [W/(m2·K)] |
0.35 | 1.2 | 0.42 | 1.3 | 0.45 |
0.31 | 1.2 | 0.37 | 1.3 | 0.40 |
0.23 | 1.2 | 0.28 | 1.3 | 0.30 |
注:
1. 当所有朝向凸窗所占外窗总面积大于等于30%时,应按凸窗一栏选用。
2. 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zd值与表中数值不同时,可采用对应的修正系数j值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表A.2.3-2 屋面主断面传热系数Kzd与平均传热系数K的关系
Kzd[W/(m2·K)] | 一般屋面 | 轻质屋面或有天窗屋面 |
j | K[W/(m2·K)] | j | K[W/(m2·K)] |
0.25 | 1.10 | 0.28 | 1.20 | 0.30 |
0.21 | 1.10 | 0.23 | 1.20 | 0.25 |
0.17 | 1.10 | 0.19 | 1.20 | 0.20 |
A.2.4当外墙和屋面保温不符合简化计算的条件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A.2.1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A.2.5装配式预制外墙保温板系统应符合主断面传热系数的要求,结构性热桥产生的附加传热可执行本标准的简化计算方法,也可按A.2.1平均传热系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
PHD被动式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专用软件
![建筑节能中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建筑节能中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