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菲斯特博士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依照这一概念建造世界上第一栋被动房——Darmstadt-Kranichstein连排住宅。这座住宅共有四户,采用成熟的保温墙体材料、隔热窗框和通风技术。自1991年投入使用以来,整座建筑的平均能耗比传统建筑节省90%。他开始创立被动房研究所(PHI),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被动房的发展。
![被动房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被动房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中汇能被动房案例
1996年,由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HI)与国际被动房联盟(iPHA)共同组织发起的国际被动房大会,让建筑行业开始迈向被动房这一新趋势。而后,作为装配式建筑和被动房技术结合的作品——纽约康奈尔大学科技学院公寓,成为了被动房历史中的里程碑。
可见,被动房技术及相关产业链在欧美国家已经成熟,“被动式房屋”因其超低能耗,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之一。截至目前,仅德国就有6万多座被动房,并以每年新增3000栋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欧盟所有新建建筑都将采用被动房技术体系建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筑的价值,不仅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还要满足舒适感、节能性等高级需求。因此,被动房越来越被市场青睐。超低能耗、超微排放、超高舒适度、室内恒温恒湿恒氧恒洁静谧,都是被动房区别于普通住宅的显著关键词。毫不夸张地说,被动房是一场创造性健康人居变革,将代表世界建筑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向。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既有房屋建筑超过 95%仍为高能耗建筑,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的同纬度发达国家采暖能耗的 3
倍左右,住宅建筑使用的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
左右,加上建材生产和建造的能耗,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经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而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节能减排目标要在2030年全面完成,最大的潜能就在建筑行业。同时,随着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和疫情来临,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健康、舒适需求。
在此背景下,疫情也倒逼和加快了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普及和落地,这也是彻底改善我国人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